近日,由来自天津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,以及中科院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,发现了一种可以让锂离子电池在极其严寒的环境下稳定工作的方法,即使在零下35摄氏度依然能够正常充电,并且在放电的过程中,能够释放近100%的电池电量,几乎不会出现折损的情况。相关的研究成果,目前已经发表在了《ACS Central Science》上。

无论是智能手机,还是电动汽车,遇到低温环境,其内置的锂电池性能会急剧下降,具体表现就是续航肉眼可见地变差。主要的原因在于,低温环境下,电池的阳极电子“活性”会被大大削弱,保留较少的电荷并迅速耗尽,导致电量消耗很快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小雷了解到,为了提高锂电池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的工作性能,该科学团队将电池中的传统石墨阳极,替换为一种全新的材料。经测试后发现,改良后的锂电池在零下20摄氏度的条件下表现出了优秀的充放电性能。温度略低于冰点时,电池容量也能保持在常温状态下的85%左右。即便是在零下35度时,电池也可以正常充电。

(图片来自Pixabay)

随着国内油价不断上涨,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也在逐年增长。然而,新能源车在北方的推广工作却频频受阻,当地人宁愿扛着高昂的油费,也不愿意更换纯电汽车,主要就是因为北方的平均气温要比南方更低,电动车难以在极寒条件下正常工作。

事实上,针对低温续航打折的问题,车企已经开发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热管理系统,通过加热的方式,让车内的锂电池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。只不过,小雷认为热管理还是“治标不治本”的临时办法,只有解决锂电池“畏寒”的致命短板,电动车才有机会在北方地区普及。

(图片来自特斯拉官方)

好在,经过多年的发展,电动汽车的续航、低温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,新能源车企、动力电池供应商也在着手开发新型的电池设计,以对抗低温环境的容量衰减。小雷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够商用,为锂电池技术带来一些突破,不知道特斯拉会不会率先用上?

(封面图来自特斯拉官方)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