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国内广东、广西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等多个地区遭受暴雨和洪水灾害,牵动着国内亿万人的心。好在各地迅速启动紧急预案,损失不算很严重。

的确,进入21世纪后,中国就很少再出现造成大量生命财产损失的洪灾。像758河南特大洪灾、1998特大洪水这样的灾害,更是从未再出现,但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气候变化或降雨量减少。

图源:pixabay


(相关资料图)

《中国环境报》报道称,2020年长江流域降水量、洪峰与1998年都差不多,最高水位甚至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,但2020年,我们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大洪灾。

防止洪水泛滥、保卫洪灾多发地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,是日益增长的国力。再加上各地针对洪水都有紧急预案,所以才能在洪水爆发之前做好准备,洪水爆发之后迅速做出反应。帮助各地设计预案、侦测洪水状况,则主要依靠日新月异的科技。

这些黑科技,你知道多少?

抗洪神器——堤坝“CT”机

为了预防洪水,我们筑起了堤坝,但洪水的冲击并不均匀,堤坝某些部位受到的冲击较为猛烈,就容易垮塌。现在,国内一些堤坝加入了DSDT-1型双分布式三维电阻率成像系统,可以为堤坝进行“CT”检查,检测堤坝内部是否存在松散、管涌、渗流等情况,以便于迅速进行补救,防止风险扩大。

相较于之前堤坝状况靠管理人员巡逻检查,实现电子化、科技化后,对坝情况的核验更加精准,做出反应的时间也会更短。可以说,在新技术的加持下,堤坝被洪水冲垮的可能性大幅降低。

抗洪最大功臣设备——无人机

提到对抗洪灾的大功臣,那无疑是无人机。去年河南部分地区出现洪灾,救灾部门就派出了众多无人机。这些无人机的作用第一是寻找被困群众;二是查看洪水分布情况,方便救灾部门制定营救受困群众的方案;第三则是派遣无人机构建空中基站。

受到洪水冲击后,道路难免会变得更加险阻,营救队不能说到就到。不管是去年河南洪灾,还是今年广东、广西的洪灾,都出现了基站被暴雨洪水破坏的情况。人被困在家中精神状态本来就不太好,如果网络再断了,与外界失去联系,受到的精神压力肯定会更大。

图源:pixabay

因此,去年河南洪灾和今年两广洪灾,当地都派出了无人机搭建空中基站,为受灾群众提供网络,方便他们与外界联系,也方便救灾队了解他们的情况。中国无人机技术全球领先,某些品牌甚至因技术太高、销量太好被针对和制裁,好在这些企业仍在健康发展,推出的专业级设备还将继续为救灾奉献自己的力量。

灾害应急神器——蓄电、发电设备

21世纪的人类社会由电力构成,但经过洪灾冲击之后,许多受灾地区的电力供应无法得到保障。发电油机、大型户外电源就发挥出了太大的作用,不过它们目前的作用并不是为受灾群众供电,因为普通人家中一般不会留有此类设备,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救灾队建造临时指挥部、救灾中心。

好在我们家中一般会有移动电源,虽说存储电量不是很多,但至少可以为手机供电,配合无人机搭建的空中基站,可以与外界保持联系。说一句题外话,新能源汽车开始普及,插电式混动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可以烧油发电,未来它们或许会是受灾群众获得电力供应的最佳方式。

未来的抗洪主力还在成长中

从洪灾前的预防举措,到洪灾后的受灾情况鉴定,再到实施救灾和受灾人员营救,一套流程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如何才能节省时间,让预防洪灾更加精准,处理洪灾更加迅捷,就成了救灾队需要考虑的事情。

这里就凸显出大数据、AI的作用了。AI可以不断积累数据,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量,判断是否需要提前布置防洪措施或迁移群众。洪灾发生后,AI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受灾情况,科学决定救援先后顺序和协助制定救援方案。

5G网络的低延迟、大带宽优势,则可以方便救灾人员远程操控设备,在某些难以到达的地区,通过无人机之类的设备营救受灾群众,或者运输物资,节约人力物力。

图源:微博截图

今年洪灾,安徽、江西等地的中国电信,就通过AI、大数据、5G为抗洪做出了巨大贡献。电信构建的5G网络技术和天翼视频云平台,实时收集黄河水位信息,帮助当地救灾部门和群众了解洪灾情况,以便于尽快完成制定和救援方案。

不过AI预测和计算还正在成长中,需要收集更多数据,才能实现更加精准的预测。这点小雷深有体会,小时候看天气预报,经常预报有误。到了今天,虽然天气预报依然经常出现错误,但准确度比之前高了不少。

未来,AI、大数据、5G等技术,将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,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,也将更有保障。

战胜洪灾,还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

洪灾仍未结束,救灾人员仍在前线奋战。遥想758特大洪水,20000多人丧生,98特大洪水,4000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。这两场洪灾中,每次都有数十位抗洪救灾战士牺牲,年纪最小的甚至还没成年。好在时代不同了,现在我们的经济实力提上来了,救灾设备越来越多,一个省份不够,其他省份立刻提供,去年河南受灾,贵州迅速派出无人机协助搭建空中基站。

曾经的惨剧我们铭记于心,未来更要通过技术与设备,让防洪抗灾从“人防”变成“技防”,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,也要减少救灾人员承担的风险。

除了抗洪救灾,灾后重建也是受灾地区需要考虑的问题,某些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,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。目前国内已有许多企业积极捐款捐物,协助受灾地区救灾和重建。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,相信国内各地的洪灾很快就能结束,受灾群众的生活,也会尽快恢复正常。

防范远比补救重要,我们期待未来科技更加发达,能够精准预测降雨量、水位变化,以及洪水可能发生的时间,提前为群众寻找避难所,降低抗洪救灾的难度。现在我们的技术还不能达到这个地步,但小雷相信,距离那一天的到来不会远了。

封面图源:pixabay

推荐内容